翻看了一下十一之前的日记,发现那时还处在时不时地生气之中,我看不惯家中东西的摆放、生活找不到中心的随意;再往前,我在医院时,每天腿部都需要换药,无法伸直的腿部睡觉都无法安稳,常常心生愁苦。现在我发现能较为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安和意外了。回想起来,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件事情:

1 写作个人成长经历

医院环境,人的活动范围有限,大都在自己的病床附近呆着。我就每天花费2个小时在手机上写作大学、高中、初中和小学的经历,发现自曾经的自己就在一个小乡村,慢慢地一路通过学习走向更远的地方。我看着那么傻傻的自己,通过努力也做出了超越很多同龄人的事情。一路走来,原来我是那么的与众不同。

小小的自己,也可以有大大的能量,虽然一路上心中的恐惧不断,可是我都选择了勇敢坚持。即便是那么让我不安的高考,我也顺利通过。还有,大学虽然很多失败的折腾,可最后的结果都还可以。我发现,即便是再恐惧不安的事情,过去了也就风轻云淡;很多时候都是自我内心戏的无限上演,实际上对结局(几乎)没有任何影响。既然如此,我剩余的生命,为何还要恐惧和不安呢?心中再起波澜时,我就不断地用结论提醒自我。

2 阅读《与时间做朋友》

偶然在一个关于生涯规划的问答下面看到了有人推荐这本书,随即就读了起来,发现它上面说介绍的遇事急于求成和完美主义的心态,恰恰就是我的真实写照。解决方式也很简单,就是从当下开始,立即开始积累。

我看到了每一个人学习技能的样子,那就是不断地积累;也看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困境,都需要不断的积累,只不过方面不同而已。它让我试着不再焦虑,就是踏实地走长期主义的道路。在我心生挫败,想要抱怨时,我都想起书中“当下立即开始”的提醒。我不断的通过实践,体悟“当下”的含义,不断地修正自我的急于求成。

3 重新学习英语

顺着《与时间做朋友》,我翻阅了作者的其他书籍,看到了学习英语的详细方法。因为在家休息,也有一些时间,那就积极地实践起来。先是一个个音标,然后单词、语法和写作。重新起步背单词、写作文不容易,可是既然选择长期主义,我就提醒自己要相信逐步积累。慢慢地又接触了其他学习英语方法和资源,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。

学习英语的过程,让我再一次在实践中体悟长期主义的积累。有了学习的重心后,时间安排就显得有了计划,每天都有要记忆的单词和要完成的任务。整个人慢慢地也变得积极起来,看待问题也多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。这些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对“当下”的理解。

一路走来,我看到学习并不需要为了什么,它就是一种劳动,是生命的一种所需(也可以说必需)。学习和实践,相映成趣,相互促进着自我生命的感受。心态不断变化的过程,也是自我身体不断恢复的过程(也有一种可能是身体的恢复促进了心态的转变),而过程从不飞跃,都是当下的积累。未来如何不可知,可是积累下的收获,我想是一定的。